IoT畅想纪事:物联网将往何处去?

物联网
本文将试着从物联网起源与发展、三大发展阶段以及引发的主要问题三个角度描述我对物联网的一点点担忧。

时至今日,或许物联网的大名已经传扬于世,IoT也被很多关注时事以及科技动态的人所熟知,但可能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并不知道IoT的来源——Internet of Things。

对应于最基础形态的互联网,物联网更强调这个互联网的组成成分是物体而非人类。而我们常见的互联网则是人与人的互联,终端设备是一种渠道和工具。互联网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工作,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提升人类对于时间的利用效率,当然,事情总会发生变化,初衷是美好的,但结果却充满变数,互联网不再仅仅是效率工具,它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所以它不仅仅是创造美好,也会产生罪恶。

[[275333]]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物联网同样会存在能被人类利用并且制造罪恶的缺陷,虽然我们不会因此而去遏制或者终止其发展——这无异于因噎废食,但确实应该在一切还没开始之前,尽可能做出预案。

因为万物互联的时代,一个小火星能造成的危害我们可能难以想象。

本文将试着从物联网起源与发展、三大发展阶段以及引发的主要问题三个角度描述我对物联网的一点点担忧。

一、物联网起源及发展

跟AI相比,物联网的概念出现较晚,正式被提出是在199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

但那个时代电脑尚未普及,对于后来的互联网而言,那时候的一切尚处于鸿蒙初辟的时期,人们对于物联网缺乏想象基础,但也有先知先觉者,比如比尔·盖茨,他在1995年写的《未来之路》中就提及过物联网。

1999年,MIT建立自动识别中心,并为物联网定义——“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这时候的物联网指的是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狭隘的网络。

就在同一年,互联网正式开启了它在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漫漫征途,这一年,中国互联网开始涌现出一大批后来叱诧风云的互联网企业。

而物联网依然名声不显,直到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互联网才因为概念的改变和覆盖范围的拓展,获得了人们的目光。

随后是全球各国的推广。

2009年,欧盟、美国、中国先后推动物联网研究,物联网尽管依然像是科幻小说中的东西,但随着政策推动,已经越来越清晰。

2009年之后,随着安卓和苹果对于旧有的功能机时代的颠覆与替代,移动互联网如同横空出世发展得如火如荼,而物联网则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存在,前所未有地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正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智能终端的蓬勃发展,而所有的终端则构成了物联网的应用基础和场景。

在这里必须要表扬我们中国,因为移动互联网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同时也让我们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参与者群体,我们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并且利用这种规模优势推动了创新。

这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后来居上的根本原因。

在物联网的发展史上,通信技术的迭代至关重要,3G和4G时代对于终端的联结而言并无实质区别,它们之间的区别更在于对内容形式的支持力度——3G对应图文,4G对应视频。

5G才是真正为物联网的真正诞生而创造的通信技术,数据信道与控制信道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同时两者之间又可以协同。

所以当所有终端设备在线,且拥有共同的沟通通道——5G之后,物联网的雏形便已形成。

我们现在可以说,物联网已经无限接近商用,而这一切,只用了二十八年。

但也别忙着高兴,雏形是有了,那么以后物联网会长成什么样?

这是个问题。

二、物联网三大发展阶段

物联网是什么样子?

虽然很多人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到IoT这个词语,看过很多关于物联网的解读和憧憬,了解种种相关的前沿技术,但当我们想要试图描述它的时候,很可能依然会陷入到一种徒劳的情绪中。

因为我们对物联网缺乏一种立体的认识。

它建立在哪些基础之上?它的宏大结构有哪些精致细节?它将以何种节奏渐次呈现在人前直到变得完整?这些问题很多人可能从未想过。

但就像无人驾驶的发展需要四种层级加以定义一样,物联网的发展也遵循类似的规律。

在我看来,物联网主要分为三大发展阶段:

[[275334]]

第一阶段,去中心化及云化。

其实现在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我们拥有的只是“智能生态圈”这样的模型,比如说小米。

小米非常热衷于将自家的小米智能产品所构成的生态跟IoT挂钩,事实上,小米的智能生态圈更像是依托蓝牙打造的对生活场景覆盖的衍生产品,换而言之,小米的智能产品依然无法摆脱中心化的特点——它们几乎都需要通过蓝牙等连接方式与手机上的APP建立联系,从而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

但很显然,物联网的定义决定着,物联网中的任何一个终端都具备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并且不需要围绕某个中心进行功能的呈现。

换而言之,你所拥有的所有设备都只是系统的出口和入口,你可以通过任意的入口去接触几乎所有的功能。

那么既然要去中心化,就必然需要有个地方去处理所有的数据,这个中心不存在于我们的设备,但同时又可以将结果呈现在每个设备上,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热议的技术——云计算。

云计算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将所有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在云端完成,这样你所有的设备就不再需要单独安装什么芯片或者处理器,可能只要接收器和显示屏就好。

但这只是第一步。

这一步的实现有两大基础,第一个是5G的普及——它为去中心化和实现云化提供相应的控制通道和数据通道,第二个是云计算——它为云化提供高效、合适的算力支持。

这一步我们可以称之为物联网的组网阶段。

[[275335]]

第二阶段,智能化。

29号,也就是昨天,马云和马斯克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进行了一次对话,其中有谈到AI这个话题,两人的分歧且不多说,AI的能量有多大,其实已经有了大致的概念。

人们可能从未想过一件事——为什么AI会从科幻小说的描述逐渐变成了现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人类需要它。

自人类踏入第三次产业革命——也就是信息技术革命以后,人类的生活就开始逐渐地数字化,演变到如今,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轨迹其实就是一串串数字和一行行代码——代码的本质也是数字,你点外卖、买东西、坐公交车、打电话、发信息、看视频……只要你接触了网络,你就会成为网络的一部分。

直到全球变成一张网络,人类的信息从未如此高效地连接在一起,但也从未如此混乱地共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更好地管理城市、管理国家,如何更好地让生活更美好,这都是技术所要追寻的答案。

包括物联网的诞生,同样是为了让人类生活更高效。

AI同样如此,因为它将拥有的超凡计算能力,以及它将拥有的对于大数据的全局分析能力,它会成为智能社会的大脑,而物联网则更像是遍布全身的神经网络。

说实话,这个阶段不难想象。

大多数科幻电影里所呈现的也都是这一阶段的物联网,无人驾驶在这一阶段才算真正实现,也因为AI的存在,才让物联网可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深处。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阶段的技术基础除了AI之外,会有大量的软硬件创新,AR/VR可能会跟交通工具合二为一,手机可能会消失,手表可能会变成全息投影触发装置等等,这个时期的物联网将成为一个物种丰富的巨大的生态圈。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物联网已经穷尽人们的想象,人类目前的法律和道德在这样的物联网环境下也会遭遇很大的挑战。

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物联网的最终形态。

[[275336]]

量子波

第三阶段,量子化。

这其实说的有点远了,更类似于猜想。

因为前两阶段的物联网已经足以满足人类在地球上建立的整个生态系统的需要,而量子化建立在人类开始拓展星际空间,并且能够有效建立生活基地的前提下。

人类必然需要更多的探索工具和信息沟通渠道,物联网届时将成为人类文明在星际之间的神经网络,那么它就必然涉及到远距离信息传输。

可以说物联网的量子化将不可避免。

当然,这个话题不多说,它所产生的问题也不在本篇文章讨论范围内。

三、物联网将带来的主要问题

前面写了那么多,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问题的严峻性。

1. 首先要说的,是物联网第一阶段将要触及的一个大问题——隐私权。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新鲜了,但我们仍然有些小看,因为目前的隐私权泄露相比于物联网第一阶段将会出现的隐私权泄露会更可怕,甚至更致命。

也许有不少朋友看过《三体》这本小说,罗辑在深度睡眠醒来以后,曾在地下城市遭受过多次袭击,但全部都是出于“机器故障”。而其实小说中所描述的背景,就是第一阶段的物联网,所有设备都实现了去中心化,所有服务实现了云化。但与此同时,人类的信息前所未有地在物联网世界里聚集。

如果这些个人隐私数据被人窃取并加以利用,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只是造成经济损失或者名誉损失这么简单,而是会变成武器。

你的所有行为都会变成数字模型的搭建参考,你上午去哪里吃饭,对什么过敏,大概什么时候过马路,对什么过敏……这些隐私泄露以后,无疑将命门暴露给别人。

但是如果没有你的行为所产生所有数据,那么你可能也就享受不到物联网能够带给你的便捷服务。

所以既不能一刀切地禁止使用数据,同时又要保证数据不被对相关个人有害的个体所利用,这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会成为技术要克服的问题。

2. 其次,针对去中心化,物权归属问题也将成为一个纠纷。

硬件倒是没什么可说的,谁买的算谁的。

问题在于软件,物联网第一阶段将会让软件在整个网络中的权重迅速提升,对一个人来说,他的账号的重要性将远超他手里拿着的屏幕。从理论上来讲,他可以丢弃硬件,仅靠着一个账号在物联网的世界里漫游。

因为不存在某个设备是谁的,严格意义来讲,物联网时代的所有设备仅以账号或个人信息作为区分,你用的什么设备并不重要。

那么这时候,软件里的世界将会前所未有地变得重要,你的教育、你的工作、你的太空漫游……你的所有活动都将变得无比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现行法律是无法界定这个虚拟世界里的东西是否具有物权的,那么也就无从判断归谁所有。

但很显然,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3. 第三个问题,物联网的反制问题。

说这个有点沉重,这其实主要是第二阶段物联网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我并非AI威胁论的支持者,但物联网确实有可能会成为AI影响人类甚至危害人类的最重要通道。

随着大数据挖掘和云计算技术的逐步成熟,AI的进步将会越来越快,但其实能否突破意识层面,成为真正的具有成长性和意识形态的“新族类”还很值得怀疑。要知道即便拥有相似的生理结构,地球也只有人类成为了复杂的高等动物。

其实笔者本身并不担心我们创造出更聪明的个体,但我担心我们创造出一个上帝。

而如果AI真的打破了人类的认知边界,成为超人存在,那么我们也应该有反制措施,而不需要担心AI忽然之间对人类反目成仇。

说实话我们现如今并无防范措施,因为我们身上能够被利用的缺陷实在太多,人类的死亡有不少于四万种死法,AI如果要消灭一部分人,它可能只需要通过物联网让一辆车等在他必经的路上。

对物联网的反制必然要有人类意志的加入,我其实一直在想,在AI无比强悍的年代,人类如何保证对整个社会的掌控,因为在那样的背景下,似乎只有AI才是全知全能的。

我能想到的,其实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突破,人类将能够与一些信息载体实现融合,直白一点说,就是我们的大脑可以外接资源,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输入数据甚至处理数据的程序——就像人类的逻辑一样。

但那时候的人类,还算不算人类?

但不管怎样,人类的进化,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换掉手里的工具,很可能会出现将自己工具化的趋势。

[[275337]]

夜深时写完这篇文章,外边火车隆隆而过,物联网的图景似乎还像是《星球大战》里所呈现出的那样,遥远而惊艳。

但我知道,细节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我们现在对于物联网的定义和探讨,在未来很可能不值一提。

我们的困惑和犹豫,也许会随着新的技术以及观念的诞生而成为笑柄。

不管怎么说,只奔着无人驾驶,只奔着智慧交通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奔着物联网可能挽救的性命和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高效的提升,我也会支持对于物联网的探索。

责任编辑:赵宁宁 来源: 今日头条
相关推荐

2021-02-28 14:01:34

混合云云计算IT

2021-08-27 15:19:14

AI技术科学

2020-12-31 13:45:12

自动驾驶AI人工智能

2018-09-13 11:37:55

微信小程序腾讯

2014-11-21 12:57:55

2018-11-01 17:22:47

云计算

2020-04-11 21:53:00

物联网IOT物联网技术

2018-06-01 15:33:22

Amazon物联网IoT

2017-09-11 13:55:30

前端JavaScript物联网

2020-08-18 16:16:27

物联网IOT物联网技术

2021-12-30 15:16:33

物联网IOT物联网技术

2021-08-24 15:58:24

AI 阿里人工智能

2023-09-27 10:54:25

物联网传感器

2021-08-27 11:07:57

IoT.2物联网IOT

2023-07-24 11:48:59

物联网

2023-05-22 10:06:21

2018-12-24 21:40:12

2019-04-22 07:49:45

2023-12-04 11:17:20

2018-10-09 10:45:05

物联网NB-IoTIOT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